• 1
  • 1
  • 1
  • 1
  • 1
党史艺术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影视大讲堂第30期:党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研讨会观点撷英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7日  点击:[]

党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一直是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的重要构成,至今涌现出了电视剧《开天辟地》《中国1921》《觉醒年代》等,电影《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等重要文本。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党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年度也有《1921》《红船》《望道》等影视剧出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动员和部署时提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这些都为党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研究提供了宏观语境。在这种宏观语境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第30期影视大讲堂举办“党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研讨会,全所在职研究人员围绕上述议题进行了研讨。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研究员主持。

经典的效力:党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的特质及意义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中国电影诞辰116周年,革命与电影联系紧密,相辅相成,源远流长。党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产生了众多经典,有其特质、启示和意义:近年党史题材创作大都制作精、开掘深,体现出共性与特性结合的审美价值。作品的题材选择与艺术表现,映寓深厚的文化自信,显现一种渐趋成熟的创作心态和文化生态。其次,平视地表现重要历史人物、领袖人物,有其创作借鉴、传播与接受上的意义,即拉近作品和观众的距离,虽是“重大题材”却会吸引更多人去看、爱看,意味着这类题材独具平视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觉醒年代》等近期党史题材影视作品,努力回归艺术,注重写人,活泼而有深意。这些作品成功的创作实践,使得多年以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更具有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溢出感和创新性。

《觉醒年代》:思辨与观赏的逾越

赵卫防(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党史题材作品。与其他同类作品不同,《觉醒年代》重点突出的是“觉醒”,建党是觉醒后的结果。剧中立足于思想和文化视角的叙事选择,能够让于生活在今天并对文化强国建设有着强烈诉求的年轻观众找到共鸣。该剧还以个体性叙事为主,以对个体人物生命、情感状态的描绘和个体冲突,试图置换以往同类作品中以群体冲突和时代冲突为主的宏大叙事,以此来获取人性的丰富性和叙事的鲜活性。这样的个体性叙事,也让观众对这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产生了新的认知。此外,该剧还以“电影化”的视听营造来提升自身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如其版画艺术的加入以及黑白画面的处理,多处还使用有节奏和韵律的蒙太奇剪接来进行视听叙事。

党史题材影视剧的界定与创新

秦喜清(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

新世纪以来,讲述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作品构成了主旋律影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觉醒时代》这部作品将时间追溯至1915年,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三位的相识与不同的人生选择。其新颖的视角,宏观的历史视野与细腻的人伦情感交织,展示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发展,党史与中国国史、军史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为中国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期待未来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同时,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我们还需要对党史题材的影视剧做更准确的界定,避免选材的重复,从更宽广的视角表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

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几种叙述策略

吴涤非(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

作为献礼片,以“建国”、“建党”、“建军”为主要内容的《建国大业》(2009)、《建党伟业》(2011)和《建军大业》(2017),是近些年来引人瞩目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其在叙述策略方面,有如下几种特点:一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生动诠释。三部曲具有恢宏的气势和生动鲜活的内容,并在故事的讲述中,阐明了三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必然性;二是领袖、英雄形象与故事的传奇性。三部曲中均出现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以及已经载入史册的英雄人物,人物刻画基于真实与艺术相结合的传奇化语境之中;三是浪漫主义色彩。对真理的追寻,对革命的激情,对理想的九死而不悔,是三部曲在革命与历史的讲述中所共有的特征。

《觉醒年代》的叙事和人物特色

李清(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

党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以恢弘的视野,全景展现了一百多年前中国社会变革的风起云涌。该剧以宏大的叙事和真实的细节共同构成波澜起伏的史诗。串联起全剧的情节大都是载入史册的历史大事件,堪称宏大叙事。但剧中细节上生动真实,不枯燥不浮夸,娓娓道来,气韵生动,大事件和小细节错落递进,如溪流汇集成江海,推动着情节波澜起伏。影片塑造了丰满的人物群像,每个人物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陈独秀的形象是个突破。该剧影像语言精良诗意,干净典雅,这些影像语言和剧中人物身份、故事背景高度契合,增添了整部剧的魅力。

党史题材电视剧的文本视点与人物书写

孙承健(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

从2001年的《长征》,至2021年的《觉醒年代》,新世纪之后,以近代史为背景,围绕书写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一大批影视作品,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就创作本身而言,首先要涉及的是文本视点与历史定位的问题。党史的影视剧书写,同时也是对中国近代发展历史的一次重新思考。所以,有关党史的影视剧书写,不能以一种孤立的视点看待历史,而是要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对整体国家与社会的命运进行深入的思考,惟其如此,才能够在更深入的层面,折射出党史题材的价值和意义。

党史题材电视剧的审美更新

许婧(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

如果把2007-2021这15年间的同类题材电视剧进行比较,会发现党史题材电视剧审美更新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从“主流历史观”发展到将叙事视角对准历史的细脉和偶像青春叙事的视角,如《恰同学少年》。二是避开全景式的时间跨度,截取其中最具“历史转折”意义的岁月和人物,如《中国1921》。三是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历史”或“历史的真实”,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四是增加人间烟火气,表现能够共鸣的生活化细节。四是展现主角的先锋意义和鲜为人知的影响历史发展的个人生涯。五是部分作品填补了该类题材的某些空白,如《我的法兰西岁月》。

近年党史题材影视剧发展的趋势与反思

储双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

《觉醒年代》等党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成功发人深省,让人反思这类题材创作如何走出困境。当下党史题材影视剧创作要在坚守思想性的基础上突出艺术性与娱乐性。以人观史,以心通史。创作者需要窥探党史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轨迹,洞悉人的内心世界,将一个真实的人摆在观众面前。

党史题材影片创作的分期、创新与思考

类成云(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编审)

党史题材电影主要表现两类内容:一类是革命战争内容,反映战争类的宏大叙事;另一类是人物的刻画,主要表现领袖和英雄人物等。当下,党史类题材影片的创作已经形成新的创作风格。内容趋向于年轻化、举重若轻,将党史和现实情况相结合,让广大观众自己去发现和判断。当然,这一类题材电影仍然存在各样的问题和难点,比如如何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等。

2021年度党史题材影视剧的美学和产业特征

支菲娜(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高级编辑)

2021年党史题材影视剧作品数量多、品质佳、传播广,呈现如下特征:一是聚焦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如电影《1921》《狙击手》《革命者》、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二是真实、全面地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影视剧的艺术需求和审美需求,使党史题材影视剧在思想上、情感上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

类型化上的突破和融合

陈晓红(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

进入新时期以来,党史题材影视作品具体有以下表现形式:一、宏大历史叙事作品更加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更加重视创作技法,也更加富有科技含量。二、传记类型影片突破了单一模式,从高大全的英模塑造,转向多元化叙事风格,凸显普通党员、普通民众在重大历史面前的抉择。三、突破类型影片范畴,进行类型融合与创新。如军事题材作品借鉴战争片的经验;扶贫剧可以拍成风情片和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融合体,如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等。

“主旋律元神”:水华电影中的女性解放、革命激情与平等意识

孙萌(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

党史电影是主旋律电影,有些集中展示我党波澜壮阔的历史与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以《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等影片为代表;有些表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何贯彻到具体的人与生活中,如何为人民谋福利,让人们感受到党的优越性、担当与使命,以水华导演的影片为代表。

再论《建党伟业》的美学和产业价值

金燕(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动用了全明星阵容,取得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上的双丰收,走出了主旋律大片的一条新路。2011年的姊妹篇《建党伟业》,复制了这一全明星模式,同样获得了成功。《建党伟业》在剧情和制作上也独具匠心。影片以编年史的方式,将这一历史题材分成三大部分——军阀混战、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青春热血的激情的气流贯穿始终,较好地表现出怀着救国救民理想的热血青年们从中国实际出发,寻找到一条用中国方式解决中国问题的救国之路。

从两部影片谈重大历史事件的书写策略

赵远(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

电影《开天辟地》(1991)与《建党伟业》(2011)虽然都聚焦于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事件,但是两部影片又有明显的不同。首先,讲述事件的时间不同,《开天辟地》叙事起始于巴黎和谈失败、五四运动。而《建党伟业》则从辛亥革命开始讲述。其次,讲述方式不同,《开天辟地》在梳理历史事件过程中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影片中夹杂了许多生活细节,譬如李大钊、陈独秀先生的家庭生活,两个人的友谊,而《建党伟业》则是一件件历史事件的串联,没有着意描写历史人物。两部影片却有一个共同点,即在叙事中始终都有“解释性文本”出现,《开天辟地》中是画外音和人物标注,《建党伟业》中是人物标注和字幕解释。

党史题材电视剧的分期与特色

王乙涵(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党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可做如下分期:80年代——90年代初期,此期作品在政治话语与精英文化,意识形态与思想启蒙之间谨慎尝试,有意识避开宏大叙事,以平民视角挖掘领袖和英雄人物身上更真实的一面。90年代初期——世纪之交,这一时期经过文化思潮的冲击,面临着革命话语的重建,题材选择和叙事策略逐渐趋于“宏大”。2000年——2010年,这一时期既要坚持主流话语表达,也要面对市场化的考验,在题材和表达上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2010年以来,此期作品向纵深发展,在艺术表达上,年轻化叙事成为党史题材电视剧融合主流话语、实现集体认同的创作趋势。

对党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反思

徐建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人物刻画、叙事、细节展现、艺术表达等方面,中国当前的党史题材电视剧比电影做出了更多有益探索。表现宏大叙事的影片,还应在选题上要以更多具有新意的微观视角或事件切入,以小见大。从创作艺术的层面来讲,加强叙事和人物塑造,提升影片的影像和声音的本体表达能力,创新艺术表现手法,使观众真正进入到影片的语境和氛围中,从而引发共情。因而可以借鉴艺术影片、纪录片或实验影片对影像本体的创新与探索,从而真正提升党史类影片的可看性和接受度。

真实与用情:党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成功路径

员晓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

党史题材的作品首先要尊重历史真实,虽然是影视作品,但其整体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都要真实可信。历史的真实往往表现在细节方面,大量的细节能够构成并丰富环境的真实,这种真实更能有效烘托情感的真实。其次,制作党史题材作品要用“情”。规定情境下的情感真实才能够让党史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具备吸引力。总之党史作品在创作上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才能焕发新的风采、呈现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觉醒年代》热播的启示

黄海贝(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觉醒年代》于2月1日在央视开播并登录优酷等网播平台,几乎占据所有播出日的全国收视第一。据优酷数据显示,《觉醒年代》发布弹幕的人群中,90后、95后的占比是全站基准值的1.6倍,是该剧主要的观剧和互动群体。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不掩饰曾经遭遇的困难,这是《觉醒年代》能够牢牢抓住年轻观众的原因。党史题材影视剧创作范式的转变背后,是心态的成熟和文化的自信。因此,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成为当代影视工作者必须解决的课题。

《觉醒年代》:当下语境中的本土意识、主体自觉和历史自信

刘斐(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觉醒年代》围绕《新青年》和北大重述“新文化”和“五四”运动,“时代”被化简为社会精英在诸种思想标签间非此即彼的抉择。与之相应,剧情层面则遵照师长与学子的亲密无间和休戚与共展开。灵活的运镜和高度舞台化的布景,将润物无声又暗藏歧异的启蒙历程变作平整流畅的风俗画,也实现了错杂历史的戏剧性整合。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合伙创业的生意经和心照不宣的权谋话本,更以家庭伦理、同事/同学情谊和社群关系为政党萌芽赋形,从而营造出顺应电视观看情境的亲和力。于此踌躇年代重提知识分子救世神话,及其本土意识、主体自觉和历史自信所可能产生的启发与鼓舞,或可谓之创“新”之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上一条:《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书写百年大党历史征程的丹青画卷 下一条:广州200余件美术名作展现建党百年辉煌历程

关闭

版权所有 :bat·365(中国)-官方网站- 登录入口-欢迎您 邮编:010051

金川校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工业园区 邮编:010080

准格尔校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新区 邮编:010321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 © 2019 imut.edu.cn
  • 蒙ICP备050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