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写此诗的起因是,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当时毛泽东同志正在杭州视察工作,当天,他仔细阅读了这篇通讯,非常兴奋,非常激动。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好!好!全国都这样那该多好!这种小虫可害人哩,余江人民消灭了血吸虫病,我看了就高兴。”第二天早晨,在旭日微风中,诗人遥对南国的天空,欣然提笔,写出了二首意蕴无限丰富的诗篇,这一天也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37周年纪念日。
诗中的春风杨柳,红雨青山,都仿佛具有了灵性,因为“六亿神州尽舜尧”。时值大跃进的声势惊天动地,“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瘟神已无处容身,天上地下,一片光明。在红绿相间的春意里,映衬出一幅希望的画卷,也宣扬了必胜的信念。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这首诗是毛泽东1955年10月4日致周世钊信说“……读大作各首甚有兴趣,奉和一律,尚祈指教”所写的。原无标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毛泽东诗词选》时,为该诗加了《七律·和周世钊同志》的标题。诗记当年登长沙岳麓山的春景。那是1955年6月20日,毛泽东游罢湘江,和周世钊等登上岳麓山,诗人仿佛在深情地叩问老同窗:你还记得那江、那山、那风、那雨吗?全诗色彩鲜丽,景象壮观,情景交融,感染力强。尤其是后四句,看似斜枝远扬,似题外之语,实是更加增添了“尊前谈笑”的内涵。
毛泽东诗词中,直接写春景的诗作不多,可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诗人诗情勃发,却创作出了不少诗词名作。如1927年春写的《菩萨蛮·黄鹤楼》、1931年春写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49年4月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同年4月29日写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乃至1964年春他写的最后一首与春天有关的诗作《贺新郎·读史》。
特别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那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今天读来,依旧新意迭出,温故知新。今天的“穷寇”当然已不是蒋伪残匪,而是阻挡中国人民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那些隐藏的蛀虫,打“老虎”、拍“苍蝇”,是时代所期,事业所需,人心所向。因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